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放焰口

拼音: fàng yàn kǒu
注音:ㄈㄤˋ 一ㄢˋ ㄎㄡˇ
词性: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放焰口fàng yànkǒu

[give food to starving ghosts] 旧指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 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为地狱中饿鬼举行超度佛事称“放焰口”。焰口,饿鬼名。

《红楼梦》第十四回:“禪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懺。”
《儒林外史》第四回:“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懺》、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

国语词典

僧众夜间诵经度亡魂,施食饿鬼,称为「放焰口」。

网络解释

放焰口

  •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 焰口,另称为焰口、面然。是指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乃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
  •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