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引唐韩偓《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苏轼《阎立本职贡图》诗:“粉本遗墨开明窗。”
王十朋集注:“唐明皇令吴道子往貌嘉陵山水,回奏云:‘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一:“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寳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 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上》:“画稿谓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
⒉ 指图画。
引清纳兰性德《金缕曲》词:“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
清曹寅《寄姜绮季客江右》诗:“九日篱花犹寂寞, 六朝粉本渐模糊。”
缪鸿若《题担当和尚画册》:“休嫌粉本无多剩,寸土伤心下笔难。”
⒊ 比喻底本、基础等。
引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曲谱者,填词之粉本,犹妇人刺绣之花样也。”
清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退思此事实创举,岂有粉本供师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於门前,邀田父野老,强之谈説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画稿。画家作画先以粉笔作底稿,而后始正式著笔,此一底稿,称为「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