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锦歌

拼音: jǐn gē
注音:ㄐ一ㄣˇ ㄍㄜ
词性: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1.也叫杂锦歌。曲艺的一种。流行于福建西南部﹑台湾及东南亚华侨集中地区。由福建南部民间歌谣发展而成。一般为四人演唱﹐主要以琵琶﹑三弦﹑大管弦﹑洞箫等乐器伴奏。
引证解释

⒈ 也叫杂锦歌。曲艺的一种。流行于福建西南部、 台湾及东南亚华侨集中地区。由福建南部民间歌谣发展而成。一般为四人演唱,主要以琵琶、三弦、大管弦、洞箫等乐器伴奏。

国语词典

一种由福建南部民谣发展而来的曲艺,一般为四人演唱,初以月琴、三弦、洞箫等伴奏,后以琵琶代替月琴,加上扬琴、板拍等乐器。流行于台湾、大陆地区福建西南、东南亚华侨集中区。

网络解释

锦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锦歌,原名歌仔或什锦歌,又称乞食调。1953年定名为锦歌。这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传统民间曲艺之一,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龙溪在内的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省和南洋诸岛华人聚居地等。
  • 据地方史志记载,锦歌是宋、元年代福建闽南地区性民歌、民谣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戏曲、南曲、南词的养分,经过民间艺人揉融而成,流传于福建闽南广大农村地区。在旧社会,农村萧条,农民流入城市,锦歌也跟着流进城市;锦歌艺人像乞丐一样沿街卖唱,所以有人说它是“乞丐歌”。解放后,锦歌也获得新生。 锦歌的唱腔风格大致要分为堂、亭两大流派。堂派主要流传在农村中,唱腔粗犷有力,曲调接受民间歌谣,擅长唱“杂念调”,旋律灵活,变化多样,每句后面都有落尾。亭派流行在城市,唱腔比较幽雅、细致,咬字分明,采用南曲的曲调比较多,使用的乐器和指法比较近南曲。
  •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