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河豚

拼音: hé tún
注音:ㄏㄜˊ ㄊㄨㄣˊ
词性: 名词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河豚hétún

[fugu;puffer] 东方鲀的俗称。体内(主要是生殖腺、肝脏和血液)含有类似于箭毒的热稳定毒素。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东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东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鱼的俗称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河魨”。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王逢《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明陶宗仪《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国语词典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鲀形目。口小腹大,无鳞,有棘刺,背淡苍色,腹白色,受惊扰则全身鼓胀。味甚美,但卵巢、内脏及血液含有剧毒,食用时若处理不慎,往往致死。

网络解释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