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符节

拼音: fú jiē
注音:ㄈㄨˊ ㄐ一ㄝˊ
词性: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1.古代符信之一种。
2.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
3.单指使者所持之节。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符信之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

《管子·君臣上》:“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注:“符节印璽所以示其信也。”
《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

⒉ 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

《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軹道旁。”
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⒊ 单指使者所持之节。

《史记·乐毅列传》:“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於赵。”

⒋ 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十:“凡今庙堂进拟符节次,得不鉴公孺之论而益精其选!”
清刘大櫆《送张福清序》:“舟车之险,悬崖断堑,石芒林立,侧足仅可投步,水濆漩倾侧,船行乱石间,以故符节不通,人跡罕至。”

国语词典

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证。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证。

网络解释

符节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凭证)

  • 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