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贫瘠;枯瘦。
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予顷在南郑,见一军校, 火山军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锄钁所及,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田地里禾麦疏疏朗朗,显得很枯瘠似的。”
⒉ 憔悴,羸瘦。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佞倖·秘方见倖》:“张用谭术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寿而殁。”
清方文《哭从子直之》诗:“闻説吾儿病篤时,其形枯瘠亦如此。”
茅盾《秋收一》:“老通宝的一只枯瘠的手抖簌簌地摸着小宝的光头。”
⒊ 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引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於万一……以并紓桑梓兵后之餘虑。”
⒋ 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引明李东阳《麓堂诗话》:“王(王维 )诗丰縟而不华靡, 孟(孟浩然 )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五章四:“不过像《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三仕己之无喜愠……’却有点过于枯瘠,无丝毫诗意含蓄着。”
枯槁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