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和买

拼音: hé mǎi
注音:ㄏㄜˊ ㄇㄞˇ
词性: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犹和市。
宋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m.
引证解释

⒈ 犹和市。

《左传·昭公十六年》“韩子买诸贾人……﹝子产曰﹞‘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 唐孔颖达疏:“上云‘买诸贾人’,则是和买。而子产谓之强夺者, 韩子以威偪之,其贾必贱…… 子产知其非和买,故云然也。”

⒉ 宋代,政府於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 北宋末至南宋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一》、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祥符初, 王旭知潁州,因岁飢,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縑。其后李士衡行之陕西,民以为便,今行於天下,於岁首给之。谓之和买绢,或曰预买,始於旭也。”
《元史·世祖纪十三》:“近制,和雇、和买不及军家,今一切与民同。”

国语词典

宋代的贷款制度。春季青黄不接时,官府借钱于民,夏秋间输绢偿还。

网络解释

和买

  • 原意是指两厢情愿公平交易。唐代孔颖达认为﹐和买始见於先秦。後和买逐渐变为官府强取民物。唐初和买包括丝织品﹑牲口﹑砖瓦木材﹑柴草﹑冬藏菜甚至奴婢等。中唐以後﹐为应付军需及官府的种种需要﹐和买范围更为广泛。唐代和买不论民户家产多寡﹐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缘户散配的方法进行﹐贫苦民户往往被迫以高价从市场或富户手中购买用来缴纳的物品。因此﹐名为和买﹐实为抑夺﹐与赋役的抑配方式实无二致。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