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木鱼

拼音: mù yú
注音:ㄇㄨˋ ㄩˊ
词性: 名词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木鱼mùyú

[wooden fish—a percussion instrument] 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m.
引证解释

⒈ 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用以警戒僧众应昼夜忘寐而思道。有两种:一为圆状鱼形,诵经礼佛时扣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粥饭或集会众僧时用之,俗称梆。

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风响木鱼。”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身披直裰掛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便道:……若怕五更睡着了,不知省觉,却那里寻得一个报晓的头陀,买他来后门头大敲木鱼,高声叫佛,便好出去。”
《红楼梦》第二五回:“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
张天翼《儿女们》:“他瞟了那边一眼,瞥见五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

⒉ 指木鱼声。参阅《百丈清规·法器·木鱼》。

宋苏轼《宿海会寺》诗:“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日,有游僧乞食於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
《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举目梵宫僧寮,抬头苍松翠柏,满耳木鱼清磬,使人顿生脱俗之思。”

⒊ 棕笋的别名。因其形如鱼,故称。

宋苏轼《棕笋》诗:“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
宋陆游《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菹子盈腹。”

⒋ 木刻鱼形。旧时悬于库房前以示有馀。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内府供用库﹞有油蜡等库,厅前悬一木鱼,长可三尺许,以示有餘粮之意。”

⒌ 打击乐器。木制。通常为圆形( 广东音乐所用为长方形)。用小木槌敲击。民族乐队中,有按五声、七声或十二律排列成组者。

国语词典

一种佛教法器。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形制有二:一为挺直鱼形,用来粥饭或集众、警众,悬挂在寺院走廊上。一为圆状鱼形,诵经时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来,民间音乐和潮剧、粤剧中常用到木鱼。使木鱼除法器外兼具乐器功能。

网络解释

木鱼 (打击乐器)

  •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渐被佛教借鉴引用。
  • 《道藏》历代崇道记记载,衢州建观穿地得一鱼,可长三尺,其状似铁 ,微带紫碧色,又如青石,光莹雕隽,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响,其鱼亦不能名,遣使进贡,帝(唐明皇李隆基)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为瑞鱼磬,仍令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于是诸宫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