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参见“前鱼”。
引龙阳君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后以“泣前鱼”比喻因失宠和被遗弃而悲伤。 南朝齐陆厥《中山王孺子妾歌》:“子瑕矫后驾, 安陵泣前鱼。”
唐于武陵《长信宫》诗之一:“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亦省作“泣鱼”。 清曹寅《无题再调昼公》诗:“红袖泣鱼周小史,緑鞲喝盏郑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