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
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杜预注:“时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资粮县尽,在野则无蔬食之物,所以当恐。”
杨伯峻注:“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室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汉焦赣《易林·乾之贲》:“室如悬磬,既危且殆,蚤见之士,依山处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范逵﹞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 侃室如悬罄。”
罄,一本作“磬”。 《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兄看室如悬磬,叫小弟如之奈何?”
梁启超《论国家思想》:“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