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遗賸”。
⒉ 犹遗漏;遗忘。
引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自家赵用,跟着哥哥攒造文书上京师去,行到半途,遗剩了一纸文书,只得重回家中,取那文书走一遭去也呵。”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随感六》:“得了解答,拔脚便走,常常把一只拖鞋遗剩在我面的地上而去。”
⒊ 遗留剩馀。见“遗剩”。
引清黄景仁《百字令·登益阳城楼》词:“耕民可见,苔花败鏃遗賸。”
清郑燮《孤儿行》:“孤儿拾啮,并遗賸羹汤。”
黄侃《<新方言>后序》:“虽日不暇给,虑有遗賸,剏始之业,规摹已閎,所谓知化穷冥,无得而称者也。”
萧军《第三代》第一部三:“祖母,像正行走在一条无止尽的幽凉的石洞的小路上,手指在到处摸抚着这洞壁,到处检察着那遗剩下来的自己生活的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