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芜”。
⒉ 萧索荒芜。
引《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吕向注:“朓之邑里,人物向疏,居处荒芜,谓别离久也。”
疏芜,一本作“踈芜”。 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寂寞荆扉,疏芜兰径。”
唐杜甫《秋野》诗之一:“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仇兆鳌注:“疏芜,收穫已毕,野色萧疏也。”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乐毅墓》:“昭王灵气久疏芜,今日登臺吊望诸。”
⒊ 指稀疏散乱。
引清陈维崧《沁园春·为钱塘女史雪仪作并戏示雪持》词:“髩影疎芜,吟卷丛残,讽《浄名经》。”
⒋ 浅陋芜杂。
引唐黄滔《代陈蠲谢崔侍郎》:“某词学疎芜,进取乖拙,一叨贡士,累黜名场。”
宋苏辙《次韵毛君见督和诗》:“新诗落纸一城传,顾我疎芜岂足编。”
明吴承恩《答西玄公启》:“囊底新编疎芜,自叹怀中短刺,漫灭谁投。”
清刘大櫆《与李侍郎书》:“学既疏芜,地復悬隔,不能稍自振厉,以窥见大贤君子之门墙。”
⒌ 废弛。
引唐杜甫《别张十三建封》诗:“宗臣则庙食,后祀何疏芜。”
稀疏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