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惜tànxī
[sigh with regret] 慨叹而惋惜
功亏一篑,令人叹惜
⒈ 嗟叹惋惜。
引唐韩愈《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山公自是林园主,叹惜前贤造作时。”
明方孝孺《答阌乡叶教谕书》:“或门人故交,发其所藴而叹惜其遭逢。”
《三国演义》第九回:“﹝貂蝉﹞车已去远, 布缓轡於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
孙中山《建国方略·有志竟成》:“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⒉ 赞叹。
引《南史·刘勔传》:“苞居官有能名,性和直,与人交,面折其非,退称其美,士友咸以此叹惜之。”
唐杜甫《寄高三十五书记》诗:“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嗟叹、惋惜。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垂歷遐荒,使知音者嘆惜。”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逸文》:“王魏公与杨文公大年友善,疾篤,延大年于卧内草遗奏,言忝为宰相,不可以将尽之言为宗亲求官,止敍生平遭遇之意。表上, 真宗嘆惜之,遽遣就第,取子弟名数録进。”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 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啟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嘆惜之,非许之也。”
郭沫若《落叶·第二十五信》:“我自己要战胜到底,最后要在费了一切的努力才刚好打倒了的强敌的尸上要追慕他,要叹惜他的败北,而洒雪纯真的眼泪。”
怨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