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引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罗浮山中有黄道人,相传东晋时, 葛洪炼丹仙去, 道人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⒉ 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引唐李涉《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
《新五代史·杂传·张筠》:“筠居洛阳,拥其貲,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
宋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⒊ 比喻美丽的女子。
引元张可久《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鬭嬋娟。”
清鹅湖逸士《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