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游击

拼音: yóu jī
注音:一ㄡˊ ㄐ一
词性: 名词|动词
结构: 其他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游击yóujī

[partison warfare] 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

引证解释

⒈ 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
《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
《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抚顺,明游击李永芳来迎。”

⒉ 武官名。 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乾隆庚寅,游击刘存仁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昭槤《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四川城守营守备,迁阜和营游击。”
《花月痕》第四七回:“荷生赏了黄綾马褂, 颜林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加擢了游击。”

⒊ 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唐沉亚之《万胜冈新城记》:“是时李时亮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聂士成﹞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可克也。”

⒋ 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 武职官名。始于汉,称游击将军。自唐至清,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 《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
明陆垹《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燕河、太平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辽瀋,官职悉沿明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⒌ 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吕布也。”
明唐顺之《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滇、黔、甘、陇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国语词典

见机行动,出没无常的袭击。

如:「游击战」、「我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网络解释

游击

  • 【基本解释】[partison warfare] 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
  • 1、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 2、武官名。 清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 3、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