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刘向《说苑·立节》:“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
引齐王曰:‘鼓鐸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 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於囿,左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
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
……遂刎颈而死。知有之乎?’ 齐王曰:‘有之。’ 雍门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独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 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曰:‘ 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甲而归。”后以“越甲鸣君”为忠君爱国之典。 陈玉树《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越甲鸣君情共愤,百蛮终献吉光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