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
【】⒈ 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亦称“竹林七子”。 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雄笔安足夸。”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