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因以“相惊伯有”形容自相惊扰。
引《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 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杜预注:“襄三十年, 郑人杀伯有,言其鬼至。”梁启超《谈判与宣战》:“况且欧美各国,提起‘赤化’两字,便相惊以伯有。”
春秋时郑大夫伯有为郑人所杀,死后变为厉鬼,郑人常受其鬼魂惊扰而竞相走避。见《左传.昭公七年》。后比喻因惊疑而自扰。
别人正在搜
腾讯云 新老同享118元/年 2核2G4M300G月流量
阿里云 新老同享99元/年 2核2G3M带宽不限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