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支配躯体。
引《国语·周语下》:“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韦昭注:“体,手足也。”
⒉ 确定性质。
引晋傅玄《柳赋》:“参刚柔而定体兮,应中和以屈伸。”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魏元忠本名真宰,仪凤中以封事召见, 高宗与语,无所屈挠,慰喻遣之, 忠不舞蹈而出。 高宗目送之,谓中书令薛元超曰:‘此书生虽未解朝庭礼仪,名以定体,真宰相也。’”
⒊ 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
引晋干宝《搜神记》卷三:“夫万物之化,无有常形;人之变异,无有定体,或大为小,或小为大,固无优劣。万物之化,一例之道也。”
宋朱熹《答柯国才》:“天理自然各有定体,以为深远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为浅近而凿之使深者亦非也。”
⒋ 固定的体例、体式。
引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矣。何为其间则一褒一贬,时有驰张,或沿或革,曾无定体!”
金王若虚《文辨》:“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八:“欧阳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 司马光《通鑑》当列东汉为世纪, 欧阳不宜作《十国世家》。呜呼!国家正闰,固有定体,不图今日轻易褒贬。在周则为正,在金则为闰,天下公论,果如是乎?”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体,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则及要求。定体指语言形式运用上,固定不变的句法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