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箕子碑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箕子碑

fánrénzhīdàoyǒusān
yuēzhèngmēngnán
èryuēshòushèng
sānyuēhuàmín
yīnyǒurénrényuē
shídàoshì
kǒngshùliùjīngzhīzhǐ
yóuyīnqínyān
dāngzhòuzhīshí
dàobèiluàn
tiānwēizhīdòngnéngjiè
shèngrénzhīyánsuǒyòng
jìnbìngmìng
chéngrén
wéi
wěishēncún
chéngrén
wángguó
rěn
shìèrdào
yǒuhángzhīzhě
shìyòngbǎomíngzhé
zhīyǎng
huìshìfàn
qiú
hūnérxié
tuíér
zàiyuēzhīmíng
zhèngmēngnán
tiānmìnggǎi
shēngrénzhèng
nǎichū
yòngwéishèngshī
zhōurénlúnérdiǎn
zàishūyuēguīzuòhóngfàn
shòushèng
fēngzhāoxiān
tuīdàoxùn
wéilòu
wéirényuǎn
yòngguǎng广yīn
wéihuá
huàmín
shuàishìdào
cóngjuégōng
tiānbiànhuà
zhèng
rén
dāngzhōushíwèizhì
yīnwèitiǎn
gān
wēi
xiàngshǐ使zhòuèwèirěnér
gēngniànluàncún
guórén
shuíxīng
shìrénshìzhīhuòránzhě
ránxiānshēngyǐnrěnérwéi
yǒuzhì
tángmǒunián
zuòmiàojùn
suìshízhì
jiāxiānshēnglièxiàng
zuòshìsòngyún
mēngnánzhèng
shòushèng
zōngyòngfán
mín
xiànxiànrén
xiǎnhuì
shèngrénzhīrén
dàolóng
míngzhézàigōng
lòuwéi
chōngràng
yíngchēng
gāoérwēi
bēi
fēifēi
yǒuhuái怀
shíérshēn
wéishì
xiàngshìliè
wénwángwéi
míngxuānzhāo
chóngshì
quēsòng
zàihòu
箕子碑译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一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一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一,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一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一,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一,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一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一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一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一,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一,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一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一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注解
1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称箕子。
2
谟:谋划。
3
范:法,原则。跌倒。
4
明夷:卦名,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隐藏起自己的智慧。常规。
5
伦:人伦。
6
《洪范》:相传为禹时的文献,箕子增订并献给周武王。
7
殄:灭绝。
8
向使:如果。
9
未稔:没成熟,没达到顶点。
10
武庚:名禄父,纣王子。周武王灭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与管叔蔡叔反叛被杀。
11
颂:即从“蒙难以正”至结束“继在后儒”处,《古文观止》未录“颂”。
箕子碑赏析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时任太师之职,是纣王的叔父,曾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他因劝谏纣王被囚禁。周灭殷之后,武王将他释放。据传,他不愿仕周,逃亡到朝鲜,周武王就将朝鲜封给了他。《书经·洪范》中记载了他与周武王的一段话,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的。碑,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有封禅和纪功的碑文,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碑文,还有墓碑。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用散文以记事,称为“碑”;后一部分用韵文以赞颂,称为“铭”或“颂”。《箕子碑》是为祠庙中的箕子庙写的碑文。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为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箕子碑》碑文中,柳宗元先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结尾说到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心情。《箕子碑》也反映了作者政治处境和心情概况。作者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而获罪,被贬滴到荒远的边郡为官,它的遭遇与古代贤者箕子的遭遇是有类似之处的。因此,这篇碑文是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磊的,是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所以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慨。《箕子碑》脉络清晰,对人物评价中肯到位,是一篇经典作品。

箕子碑的介绍

箕子碑评析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时任太师之职,是纣王的叔父,曾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他因劝谏纣王被囚禁。周灭殷之后,武王将他释放。据传,他不愿仕周,逃亡到朝鲜,周武王就将朝鲜封给了他。《书经·洪范》中记载了他与周武王的一段话,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的。

碑,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有封禅和纪功的碑文,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碑文,还有墓碑。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用散文以记事,称为“碑”;后一部分用韵文以赞颂,称为“铭”或“颂”。

《箕子碑》是为祠庙中的箕子庙写的碑文。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为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

《箕子碑》碑文中,柳宗元先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结尾说到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心情。

《箕子碑》也反映了作者政治处境和心情概况。作者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而获罪,被贬滴到荒远的边郡为官,它的遭遇与古代贤者箕子的遭遇是有类似之处的。因此,这篇碑文是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磊的,是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所以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慨。

《箕子碑》脉络清晰,对人物评价中肯到位,是一篇经典作品。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