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黄头郎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黄头郎

huángtóuláng
lāolǒngguī
nánróngyǐng
chóuhóngchuí
shuǐnòngxiāngépèi
zhúshānyuè
diàoqīngmén
shíyúnshī湿huáng
shāshànghuā
qiūfēngxiān
hǎochísǎoluójiàn
xiāngchūyuānyāng
黄头郎译文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 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黄头郎注解
1
捞拢:摇船荡桨。
2
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习称。
3
芙蓉影:明言荷花,暗喻临浦送别的少妇的艳美姿容。
4
愁红:被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5
湘娥:指湘妃。即帝舜二妃娥皇与女英。
6
佩:系在腰间的玉饰。
7
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东南的城门。
8
石云:山石间通起的云气。古人认为云气萌生于山石中,所以称石为“云根”,云为“石云”。
9
黄葛:开黄花的葛草。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10
蘼芜:草名,其叶有香气,七、八月间开白花。
11
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
12
鸳鸯:指鸳鸯形的熏香炉。
黄头郎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的怨歌。宋代大诗论家严羽说过:“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李贺这首《黄头郎》通过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的境遇,来反映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诗的开头两句,“捞拢”一词点出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只是叙述,但这一“叙述”却包含着幽怨。他成年累月离家在外,引起自己无限的思念。两句诗似脱口而出,又似呼唤远方的丈夫。这样,诗一开头就把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妇形象呈现出来。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在烟波渺渺的南浦,一支愁红惨淡的荷花,孤伶伶的,把气氛渲染得那样寂寞凄凉。这凄凉的荷花其实也是人,正是那寂寞哀愁的少妇形象的艺术化。丈夫出远门,长久未归,她独自一个人又到了送别丈夫的水边,伫立着,眺望远处的船帆,一张张帆过去了,过去了,却不是自己丈夫的归帆,她只能哀愁伤感地低下头。这花似人,以花写人;这人似花,以人拟花。花人合一,人比花更愁。诗人把思妇苦苦相待的心情生动形象地传给了读者。接下去诗人用了一个流泪的典故。娥皇、女英这一传说富有美丽的神话色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幻想。特别是李贺在运用这个典故时突出了声、色两个方面,使这个人们常用的典故和当时的环境十分吻合,有声有色地渲染了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情。你看:那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多像是二位妃子赶路时那玉佩碰击的声音;在惨淡的月影中,山间的竹子摇曳着,那竹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像是幽竹的眼泪。这里的月影、水声、幽竹、露珠,把“愁红独自垂”的“芙蓉”衬托得更加哀怨,也把少妇思念的情怀渲染得婉曲感人。以上是诗的第一部分。 “玉瑟调青门”一句可看作是“青门调玉瑟”的倒装。这里场景变换了,从送别的“南浦”到了“青门”,这中间有时间的跳跃,不是连续性的场面。她算计着时间,自己心爱的丈夫大概要归来了,于是抱起玉瑟到霸城门边守候,盼望丈夫的归来。她时而翘首归途,时而弹瑟以消磨时光;一直到傍晚降临,暮云冉冉而起,把开着黄花之葛藤都沾湿了。在河边沙滩上的蘼芜,开着白白的花,在秋风中摆动。这时候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这位少妇盼望丈夫归来的感情是多么热烈真挚。这一部分里写得亲切动人,除了得力于诗人描绘了这位思妇的两个行动:深情地抱瑟等候于青门外边,在家中扫干净垫荐、焚热香炉;更得力于这六句诗对色彩的点染:青门、黄葛、白云、蘼芜花,交汇成多姿多彩的画面,这就更能突出少妇的感情了。全诗就是这样,由两部分组成:思念、盼归。这两部分前后呼应,构成了哀怨婉转、情感深挚的境界。

黄头郎的介绍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