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宿王昌龄隐居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宿王昌龄隐居

qīngshēn
yǐnchùwéiyún
sōngwēiyuè
qīngguāngyóuwèijūn
máotíng宿huāyǐng
yàoyuàntáiwén
xièshí
西shānluánqún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宿王昌龄隐居注解
1
测:一作“极”。
2
隐处:隐居的地方。
3
唯:只有。
4
犹:还,仍然。
5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6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7
滋:生长着。
8
余:我。
9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10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1
群:与……为伍。
宿王昌龄隐居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王昌龄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

宿王昌龄隐居的介绍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