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雪窦游志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雪窦游志

suìguǐchūn
yóuyǒngdōng
wénxuědòuyóushèngzuìzhūshān
wǎngguānyān
niàn廿
yóushídēngzhōu
èrshíxiàběiyànjiāng
jiānghángjiǔzhē
jiāngkǒu
zhuǎnzhī西
qiáohéngjuéshàng
dòng
qiáoxiàháng
jiǔzhēquánkǒu
fánzhōuwǎnghuán
shìshàngxià
qǐngshùshí
fēishí
yòngrénqiānwǎn
láoérhuǎnyān
chū
báoshānzhuǎn
yánshēnyǎo
yǒuyuēxiānréndòng
shílínshuǐ
ruòzuòchuízhǒngzhě
yǒuyuējīndòng
xiāngchuánzáoshíshān
yǒujīnfēimíng
zhīnián
shuǐ
zhōujìn
hángliù
zhǐyàoshī
zhīshān
sēngduōshū
lèichéng
yuèxìn宿
suìyuánxiǎo
chūshānzuǒ
shèshuǐ
shānhuíhuán
yáowàngbáishéwānyánxià
gàijiànshuǐěr
sāngmàilǒng
gāoxiàliánluò
tiánjiāyǐnzhúshù
qiáotóngshùxiāngzhēngzhú
zhēnhánghuàzhōng
wènsuǒmíng
shēnjiě
huòqiángránnuò
huòyīngsuǒwèn
shuàishíwènjǐnèrsān
jiàwéiliáng
shǒuwěixiāngniè
guǎng广sānchǐ
xiūqiěèrbǎikuǐ
rénwǎngfǎnjiéshèn
kǒushì
fánzháiduōfèizhě
jiānyǒusòngshēngchūláng
jiǔtīngzhīshū
dàisuǒwèiyuán
jiànshàng
zhìlín
jùn
sōnglínzàixià
huāfěnfēngwéihuángchén
liújīn
xiāngshìqīng
yuèèrlǐng
shǒuyǒutíngdāngdào
xiūshūxuědòushān
shānshìàochǔ
yǎngjiàntiān
xiáruòzàixiànjǐng
chūlín
kuòránkāilǎng
shùnbǎi
tíngyuēyǐnxiù
wànshānjiān
shēngràotíngzhǐchūshān
tíngyuēhánhuá
duōliú
xiá
xiāngduìshùwéishùtíng
quán
dòusuīxiǎo
yǐnzhīgān
tíng
zhísuǒ
wéiliǎng
xiānzhāoshūyīngmèngmíngshānshàng
shíxià
gàizhāolíngmèngyóujuéjìng
zhàotiānxiàmíngshānjìn
shānshì
zuǒzhēsōngjìng
jìngxuědòu
yòuzhē
zhōngdàoyīnqiáowéitíng
yuējǐnjìng
tíngzhīxiàwéiyuánchí
jìngshízhàng
hénghǎitánghuánzhī
huāshíyǐngzhùshuǐ
lànránjǐn
míng
tíngzhījìng
érliáo
zhǔsēngshǎo
yǒushīshēng
shāngdòuláo
xiāngdàoqiántángjiù
zhǐ宿
jiédànqiě
guǒliú
chūyòupiāndēngqiānzhàngyán
liújǐnjìngchū
xièjuéxiàtánzhōng
shēn
línduān
yǐnshǒuyuánshùxià
shuàixuànxīn
chūruòliàn
chùshí
pēnbáoxuěfēixià
shàngwéifēixuětíng
tíngshàng
shíjuézhānzuì
qīngtánxuánbiàn
chùhóuwěndòng
yúnzhě
zuòniànpíngshēngyǒu
chàngránjiǔzhī
qiányāngtiánxiànyǎn
shānlínsuǒhuán
píng
ránchūjiànzàixiàcūn
xiāngshùbǎizhàng
yǎngjiànzàishānshàngfēngluán
gāochēng
miàogāotái
wēishíyánpàn
shìshānzhǐhuáncòu
jiànlái
zhōulǎnzhūshān
huògànhuòcāng
mèngzhě
wěibiànzhě
jiāoéryuèshòuérzhě
dānzhuàng
yuǎnzhěqínglánshàng
ruòchǔguāngjuéchūméi
wèiyǒu
rándòngrén
fánlíngdēng
shèngguānhuāyān
rényún
yòuyǒuwéixiǎoxuědòu
wéibǎn
wéimíngdòngtiān
xīngjìn
xiádēngzhì
雪窦游志译文
雪窦游志注解
1
春暮:晚春。古地名,今浙江舟山岛。游览之美好是众山中最突出的。
2
北曳堰:中间一字原缺;堰,拦水坝。往。横断,横跨。在桥上盖了亭子;栋宇,泛指房屋、亭阁一类的建筑物。谓凡是船只来往,看潮水涨落而上下的,一会儿就行驶几十里。
3
楫:船桨,此指船。意谓如果不在涨潮季节,则船只来往靠人力来牵引,就既费力又缓慢。“时”,季节,指潮汛季节。 “挽(wǎn)”牵,拉。迫近。山谷幽深。从高处往下靠近。好像一个人放下脚坐着。“踵”,脚后跟。更加。
4
涩:不通畅,指水浅,行船艰难。拉,牵引。背,背靠。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署的和尚;“类”,类似。过。
5
信宿:连住两夜。园田间的长条土埂。连接。牧童。
6
征逐:追逐。所经之处的地名。轿夫。
7
朴野:质朴土气。不很懂得吴地(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方言。有时勉强答应。有时答非所问;“不应”,对不上。大致、大抵。接下去,接着。
8
度:过。相接;“啮”,咬。长。
9
且:将近。
10
跬:半步,实指一举足的距离,等于今称“一步”。指当地村民。捷甚;轻快得很。地名,即今奉化县溪口镇。
11
市:街市。间或,偶而。
12
诵声:读书声。
13
廊庑:堂前两侧的厢房。大概。
14
《兔园册》:即《兔园策》,唐代人(一说虞世南,一说杜嗣先)编纂的一部书,民间用作启蒙课本。登,上。
15
林麓:树林覆盖的山脚。斜看。谓花粉不掉落。指花粉香。起头。
16
当道:正处在路上。用漆涂饰书写。“髹”,把漆涂在器物上。谓从山谷抬头看去,天空狭窄得就像在陷阱中所见一样。“奥”,深。树林边缘。广阔的样子。一眨眼;这里有一眼望去的意思。没有空闲。遮盖。孔,这里指泉眼。由下往上取水。正对。
17
所入:所延伸的地方,前方。据记载,南宋理宗梦游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醒来后下令绘画天下名山进阅,认为雪窦山就是他梦中所到之处,故亲笔写了“应梦名山”四字赐寺刻石。“先朝”,指宋朝。“昭陵”,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称“穆”。这里“昭陵”是指南宋理宗陵。“绝境”,风景最佳的地方。“图”,画。“兹山”,此山。直到。
18
雪窦:寺名,唐末始建,初名瀑布观音禅院,至宋真宗时,赐名雪窦资圣禅寺,是禅宗十刹之一。就着桥盖了一座亭子。直径有十丈多。谓海棠花开时节,花影投在水边,灿烂似锦“注”,投。“水涘”,水边。“疑”,通“拟”,比拟。
19
缭曲:缭绕曲折。
20
主僧:主持寺庙的和尚,法号少野。
21
有诗声:谓作诗有点名气。
22
具觞豆劳客:准备了酒菜招待客人。 “觞”,酒器。“豆”,盛菜器。“劳”,慰劳。杭州的老朋友。
23
止余宿:留我住一夜。
24
度:估计。第二天早晨。没有留宿。“不果”,事情没有实行。右侧、右边。
25
引手援树:伸手攀树。
26
练:白绢。
27
沾醉:大醉,谓为风景陶醉。
28
清谈玄辩:谈论老庄学说的话语。
29
触喉吻:指话到了嘴边;吻,嘴唇。
30
无足与云者:没有够得上共谈的人。
31
坐:因。
32
平生:一生,这辈子。
33
羡衍:延伸,扩展。谓秧田虽在山林围绕的高处,却与平地没有不同。
34
高复称此:意谓从雪窦寺到山峰的高度同到山下村庄的距离相当,也有数百丈。“称”,相当。
35
危石:高耸的岩石。
36
突岩畔:突出在山崖边。合拢聚集在一起。谓环视众山,有的黑中透红,有的山色青绿;像盆盂倒扣的,像古代礼帽的,像蛟龙跳起、野兽蹲坐的,不能一一描述。
37
绀:稍带红的黑色。
38
委弁:周代的礼帽,用绢做的叫委,用皮革做的叫弁,形状像倒扣的杯子,前头高而宽,后面矮而尖。 “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蹲坐。
39
殚:尽。晴天山中的雾气。处女。
40
溢出眉宇:充满表露于眉额之间。指爬山。超过。
41
小雪窦:即白岩山。在丹水山。白岩山、丹水山都属于雪窦山。
雪窦游志赏析

赏析: 雪窦,即雪窦山,在今浙江省奉化县西60里,海拔800米,为四明山的分支。唐代曾在此建寺,原为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今虽废,但乃有不少景点。 邓牧于癸巳(1293)春暮二十四日游雪窦山。这篇游记留下了他的踪迹,也使我们今天能一睹七百年前的雪窦山的风光。 游记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四段文字,记叙由石湖(今江苏省吴县盘门西南十里)至雪窦山的行程,约占全文的五分之二。记叙游程,交待行止,使景点所处及周围环境了然于纸,也为后来的探奇访胜者导游,这种笔法已经形成我国游记散文的共同特点。但是象本文,开篇在交待行程上就如此泼墨,还是不多见的。 但细细读来并不乏味。沿途几百里,水陆兼程,由石湖起程,舟行二十五里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入溪水又行“九折达泉口”,水浅处,“曳舟不得进”,则“陆行六七里”,经两天两夜后,又涉小溪大溪,抵达溪口才转入山路。这段朴实的文字,不仅写出了路途遥远曲折,而且在长途跋涉中,使人看出作者“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后,就不殚旅途险阻,而“一意孤行”的勃勃兴致。 江浙一带,素以风景优美着称,沿途几百里,自多奇山异水,一路揽胜,倒也不觉乏累。作者用悠闲的笔调写道:“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轻舟飞驰的畅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一会儿舟行大溪上,深沟险壑,森然可怖。一会儿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多么悠闲自在。一会儿溪水环山,自高处坠入山涧,远远望去,犹如自蛇奔赴大壑,气象万千。更有“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村舍,“隐翳竹树”,樵夫牧童,追逐嬉戏,颇有些桃花源的味道。作者很想知道这地方的名称和历史,无奈村民不谙吴语,无从得知;遗憾的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此看来,作者对这一段行程不惜笔墨,是有所记而记的,并非闲笔。 从第五段起转入山路,开始登临雪窦山。作者着重记叙了雪窦山观亭,千丈岩观瀑和妙高台观石。 雪窦山观亭。作者移步换景。上到第二座山峰,这里景亭棋布,各揽一胜。因此作者没有把“亭”作为描写对象,而把镜头转向了它们周围的景物。隐秀亭处是万杉藏秀;漱玉亭下是甘甜清泉;锦镜边海棠围池,花影映水,灿烂如锦秀;寒华亭内题留荟萃,文采精华;大亭上有宋理宗的“应梦名山”御笔……一路观光,美不胜收。 千丈岩观瀑。千丈岩,顾名思义,这里崇岩壁立,谷深千丈,是个险峻之地。作者登临“崖端”,攀树“下视”,以至“目眩心悸”,历险逐胜之情跃然纸上。飞雪亭观瀑,是千丈岩的着名景观。“初若大练,触岩石,喷薄如急雪飞下。”寥寥十余字,写出了瀑布自崖顶飞泻潭下的壮观景象:它自锦镜直径十余丈的大园池喷薄而下,始则宽如大练,继而与岩石相激,珠玑四溅,细若飞雪,纷纷急下。沾湿衣襟,着实让人心醉。“情以物生”(刘勰《文心雕龙·铨赋》),“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这一惊一喜引发了作者的感慨。他唇吻翕动,刚要启口,环顾四周,竟没有一个知音,不禁“怅然久之”。他想说什么呢?”此时此刻作者决非是要赞山吟水,他要“清谈玄辩”(多指玄妙的哲理)。作者32岁时南宋灭亡,怀着悲愤的心情,拒不出仕;放浪山水以后,逢寓止则“杜门危坐,昼夜为一食”(《洞霄图志》),以后隐居洞霄宫,也过着“身不衣帛,楮御寒暑”(《伯牙琴》)的清苦生活,直到在超然馆无疾坐化,终不改志,走的是一条多么艰险的人生之路啊!虽有谢翱、周密(也是抗节隐逸之士)二位好友,但都未曾同游,且境况相似……在伤时感遇的慨叹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幽愤与渴望。 妙高台观石。这里山石岩岩,奇形怪状,作者就极力描摹它们的形象,盛赞它们“自然动人”,远远胜过“观花”。刚才的“怅然”云散了。其实,这种伤时感遇之痛是切肤入髓的,稍有引发,就由衷而出。上文有三处写到琅琅书声:一处是药师寺的寺僧读书声,一处是溪口大废宅中传出“诵声”,一处是雪窦寺的主僧少野读诗声。听到这些亲切的读书声,作者不仅驻足谛听,还要辩析一番,评论一番。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处世之道是修身积学,齐家治国。作者在《逆旅壁记》中说:“余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这位书香了弟对读书声倍感亲切与惊喜,正反映了他虽身在山水,但终难忘情于世事人道。可见,寄身荒野乃是出于无奈。作者惟恐没有人懂得他的心曲,特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伯牙琴》,大概就是耿耿于此吧。 邓牧在自叙传中说:“以文字请,每一篇出争传颂之,非其人求之厚馈弗为。”我们不必对他索取厚馈加以厚非,且看他对自己的文字是何等的自重。总观全文,作者很善于把握景物的特点:雪窦山的亭,千丈岩的瀑,妙高台的石,各具特色。闽浙一带,三江九溪,苍山与碧水,总是相依相伴,雪窦山更是如此。但作者写水,各择其妙:或写形,如“白蛇蜿蜒”;或写声,“溪声绕亭”;或写味,“饮之甘”;或写动,“大溪薄山转”;或写静,“花时影注水中”;总之,使人领略到每一景物的独胜之处。 作者描摹景物的形态,不拘一格。妙高台的山石:色,“或绀(gān微带红的黑色)或苍”。形,有的象扣着的盂;有的象丢弃的帽子,委屈地躺在地上;有的象蛟跳跃;有的象兽蹲踞。远处的山峰,“青岚上浮,若处子光艳溢出眉宇”--青霭缭绕,阳光穿射,色彩缤纷,简直象个蛾眉秀目,脉脉含情的少女,再美的花也比不上。这段不足百字的景物描写,竟川了动情结合,比喻拟人,远眺近观,对比衬托……直到穷形尽相方才收笔,如此的精细酣畅。 寄情于景,寓志于物,是我国游记散文的传统,到唐宋时期,已经达到“物我双会”的境界。本文作者把自己的伤时感怀都融注在景物之中,自然而亲切,令人心领神会。

雪窦游志的介绍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