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鲜于侁 xiān yú shēn
(1019—1087)宋阆州人,字子骏。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徙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元丰中知扬州,坐事罢。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有《诗传》、《易断》等。全宋诗
本名: 鲜于侁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四川阆中度门镇
去世时间: 1087年
主要作品: 巴江,宝峰亭,大剑山,涪江风月,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关于鲜于侁的介绍

人物简介

鲜于侁(1018年—1087年),字子骏。宋代阆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城)人。进士。1077年(宋熙宁十年)任京东路转运使,兼管莱芜监。当时,莱芜的钢铁冶炼规模达到空前发达的程度,山东“莱芜监”与江苏的“利国监”同为京东路两大冶炼中心,莱芜监下辖“三坑”“十八冶”,冶户千余户,主要采取民营形式,冶户积极性很高。后吴居厚接任京东路转运使,见冶铁有利可图,便收归官营,增加赋税,严重损害了矿冶户的利益,矿工欲暴动。1085年(元丰八年)吴居厚被罢后,重新启用鲜于侁为京东路转运使,管莱芜、利国两监。他后奏朝廷,停办两监。鲜于侁累官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兼提举常平仓事,后任集贤殿修撰,在陈州知府任上去世。苏轼称其为政“上不害法,下不伤民,中不废亲”,以为三难,萃于子骏而能妥善处理。 鲜于侁为人诚直,能举荐贤良,所荐刘挚、苏轼、苏辙、范祖禹等人,皆智能有识之士。他虽与王安石有不同政见,但神宗爱其才,仍然委用。他还刻意经术,为诗平淡渊粹,尤长于楚辞,著有《诗传》、《易断》。苏轼认为其作近于屈、宋。《宋诗纪事补遗》、《宋文鉴》、《永乐大典》(辑本)等书录其诗50余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1篇。卒年69岁。今七里镇鲜于村为其故里,有读书台、鲜于井等遗迹。《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人物生平

庆历年间,鲜于侁任黟县县令。上任不久,就有好几张告一个姓汪的状子递到他的公案上。照状中所诉,每一条都是国法不容的罪行。鲜于优问县吏及衙役们:“我上任不久,就有这么多人来告汪某,汪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官吏及衙役们都说:“汪某是我们县的一个巨富,此人一贯在乡里横行霸道。”大家还七嘴八舌地讲述了汪某侵人田产、霸人妻女、害人性命、掠人财物的许多罪行。鲜于优非常气愤,说:“我一定要依法严惩他!”县吏们都说:“那可使不得。以前历任县令中,也有几个想惩治他,但汪某广有金银财宝,每次有什么事,他都出巨金到处打点行贿,结果不但没把他治了,反而被他扳倒了。还是别碰他吧,不然恐怕给自己带来后患。”鲜于优说:“朝廷派我们来作地方官,就是要我们为百姓作主。如果对汪某不闻不问,继续让其作恶,那就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于是鲜于侁详实地调查了汪某的罪行,严厉地处治了这个大恶霸。汪某受惩罚,县里其他坏人也就收敛了。 鲜于侁任绵州通判时,绵州地方官贪污成风,他们甚至连公家的柴炭、蔬菜、瓜果,都偷偷往家里拿。鲜于侁自己一丝一毫也不贪不占,郡中的官员们受到感动,也跟着学习,风气大有好转。 在任利州转运判官时,利州有个叫周永懿的官员,仗着和朝中某权贵有点关系而贪横不法。鲜于侁先将此人的种种不法行为调查得清清楚楚,然后将其抓起来,押入牢中,并将其罪行详实申奏朝廷。和周永懿有点关系的那个权贵虽想为其开脱,但鲜于侁的奏章中将其罪行列得清清楚楚,有凭有证,也就无可奈何。于是鲜于侁将周永懿流放到了今湖南南方。 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不少地方官员怕得罪王安石,不管自己所治理地区内具体情况如何,一律机械地照搬条文。鲜于侁在利州时,老百姓并不要求政府发放青苗钱,鲜于侁也不勉强他们。有人想借此打击鲜于侁,向王安石打了小报告,王安石很生气,专门派人责问。鲜于侁说:“青苗之法,老百姓要求办才给与,老百姓不自愿,哪能强迫他们呢?”他的话讲得很有理,王安石也就没再说什么。 新法中有一项助役法,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报应交纳的助役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40万,鲜于侁说:“利州(今广元一带)地瘠民贫,交20万就行了。”李瑜不听,二人争辩无结果。他就都把自己的意见报告了朝廷,神宗皇帝认为鲜于侁是对的,采纳了他的意见。 鲜于侁办事很能干。在作永兴军判官时,万年县令抓了几百个人关在监狱里,却迟迟处理不了,鲜于侁接手处理这些案子,几天就处理完了。元丰二年(1079年),鲜于侁被任命为扬州知府。神宗皇帝对他说:“扬州是个重要地方,长期以来没有好的知府。我亲自选择了你,你要好好治理那里啊!” 鲜于侁在扬州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押解回京,路过扬州。因为有人存心要害苏轼,故意把事情渲染得天大海宽,案情是很严重的。苏轼的一些亲戚朋友就害怕了,有的甚至急于表白自己和苏轼没有什么关系,而鲜于侁却要去看望苏轼。有人劝他说:“你和苏轼是好朋友,平日往来有不少文字书信之类的东西,最好把它烧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为此而获罪。”鲜于侁说:“欺君负友的事,我不忍心作。我和苏轼是老朋友,去看他是忠义之事,如果为这事而受处罚,是我甘心情愿的。”他还是冒着受牵连获罪的危险去看望了苏轼。鲜于侁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受到了朝野正直人士的一致称赞。苏轼就称赞他“上不害法,下不伤民,中不废亲”。 司马光也说:“像鲜于侁这样贤能的人,不应该让他去地方上做官,而应该让他在朝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可是山东一带天灾人祸非常严重,又需他去治救那里。怎么才能有像鲜于侁这样的人才百来个遍布在天下呢?”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进监狱。由于政治压力巨大,他的朋友几乎都和他绝交了。他被从湖州遣往御史台狱,路过扬州时,时任扬州知州的鲜于侁一人独自前往看望。面对挚友,苏轼既感动又担忧,劝鲜于侁将平时两人来往的书信和文字全部焚毁。鲜于侁说:“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此等肺腑之言,何其难得。半年前苏氏路过扬州,曾在鲜于侁为他专设的宴席上,写过一首《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鲜于侁后来官做到集贤殿修撰,在作陈州知府时,卒于任上。 鲜于侁善于作诗,常与苏轼、文同、司马光等名贤唱和。他的诗风平淡清新,著有《诗传》《易断》。

作品欣赏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