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知清川县(今四川平武县)、后徙知彰明(今四川江油市),后迁著作佐郎。不久即召试中书,以本官值史馆。 端拱初,任殿中丞,又上疏开通言路,“愿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使下情得以上达”,皆被采纳。太宗嘉奖其竭忠尽心,任直敢言。 历任右司谏,湖州、虢州、同州、福州、襄州知州。任襄州知州时,闻邓城令张逸有善政,乘暇察访而荐之,后官至枢密直学士。真宗时泌推荐王旦等数人皆官至卿相。咸平五年(1002)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判史部铨。
历史评价
谢泌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长期担任中央及地方官员,针对时弊提出过很多建议和意见,其人才、进谏纳谏、理民及军事外交思想对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体的产物。
著作
著文章10篇,《古今类要》30卷献太宗,召试中书,入直史馆。奏请依唐制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库,由史馆分典四部。 据元代成书之《氏族大全》卷载:谢泌在端拱初曾献所著文篇,谢泌还有《长乐集》。这些著述俱已不存。
墓地
谢泌卒后葬于歙县问政山兴道观之左。到南宋初由于“大兵毁荡又世次涣散”,谢泌之墓已是“区落仅在,而表识不存”。
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