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志道,男,汉族,笔名愚夫,斋号大漠,陕西周至县人,生于1933年,曾先后在政府、卫生、检察、人大系统任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人大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周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其幼受家母熏陶和刘继贤老师的 教诲,从小酷爱书画。后师从著名书画家李子青先生,业余临习历代法帖,坚持刻苦学习,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长于行楷和草书,并独创了“立体竹书”。在艺术上追求自然美,其书法比较古朴、豪放、流畅、有力,在粗犷中显秀丽,表现了浑厚的乡土气和西北风。其作品在全国和国际书法大赛中曾获特等奖和金奖、一等奖20多次;被全国许多城市和日本国展出;并被作为对外礼品流往各地和不少国家。他注重书品,更注重人品,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乐,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其事迹和作品见于全国40多部典籍。被宝鸡市委、市政府和陕西省文联授予“有突出成绩的文学艺术家”、“陕西省文联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社会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后,许多揭阳的爱国志士经常到考院讲台集会演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因考院与张志道的小食店毗邻,张志道经常到会听演讲,其中有关“教育救国”、“兴办新学”、“开创平民教育”、“教育自救”等进步理论张先生听得津津有味,他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读书才能充实自己,只有读书,才能为人师,造福他人。然迫于生计,张先生没钱进学堂读书接受教育,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先生在冥思苦想之后,决计寻找机会接受教育,他在谋生之余,挤出时间到邻近学堂的窗口听塾师讲课,其时张先生已年近40岁。后来一位叫周颂的塾师被他这种好学的精神所感动,允诺他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到课堂旁听,先生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学业突飞猛进。几年以后,他得悉姚秋园先生在榕城学苑办秋社,专为晚学的成年人讲学,他当即拜秋园先生为师,正式到秋社就学,在名师的指教下,他如蚕食叶,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甘霖,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学识大有长进,诸子百家诸多名文他都能领悟并通篇背诵,名噪一时,成为晚学者的典范。 1930年,张志道先生在“秋社”结业,学成之后,为了实现“读书为人师”的愿望,在周颂先生的举荐下,先生弃商从教,应聘于乔南林氏私塾小学。执教二年,他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联系实际,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受教的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余学到了许多知识,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许。此后十七年,他先后执教于南门曾氏三省小学、东门李氏益智小学、抗战时期县民政机关开办的难童收容班、双峰寺自设的初、高小学习班等,十七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培育平民子弟,所教的学生人数近2000人。 从1932年至1947年,他在其李家祠堂北侧的居所,开办了“守愚夜校”,专门招收晚学的成年人授课。其办学宗旨是“培育平民,学以致用,讲求实效,方便学生”,主要传授历代名文、尺牍,书法技能等主科,他讲课强调诵读、释义、书写及应用。自己练习的内容主要有背诵课文、解释人理,互通书信、书法竞赛等内容。针对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随叫随读,学金多少不苟。由于“守愚夜校”办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平民接受教育,因而受到贫民阶层的广泛支持,参加学习的对象除工人、店员、小商贩外,一些近郊的农民也争相报名入学,一时间,榕城学习气氛十分浓郁。“守愚夜校”开办10多年,培养学生1000多人。 张志道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痴爱的平民教育,为了普及揭邑平民教育,他用20多年的时间,日间教授孩童,夜间为青壮年授课,竞竞业业,诲人不倦,使榕城数千名平民子弟得以摘去了文盲帽,深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