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自幼聪敏,爱读书,尤精于经术。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出任德兴尉,后又调任江西公干。淳熙年问,朱熹知南康军(治星子县),发布《知南康榜文》,宣明教化。冯椅执经书前往拜见,行朱门正修弟子礼。朱子感其诚,坚持以朋友礼待之,相互切磋,领悟经义,探讨治学之道。他们均主张注疏经书,考证古籍。朱子写信给冯椅说:“世间万事,须臾变灭,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而已。” 冯椅为当时江西名儒之一,治学严谨,勤于著述。有《太极图》《孟子图》《孝经辑说》《厚斋易学》《尚书辑说》《丧礼小学》《西铭辑说》《孔子弟子付传》《冯氏诗文志录》200余卷。门生众多。 冯椅辞世后,朝廷赠予尚书衔。并祭祀于都昌县乡贤祠,白鹿洞书院宗儒祠、紫阳祠、朱子祠。与他一起称为“朱门四友”的同乡曹彦约有《亲友冯仪之运干挽章三首》来悼念他,对冯椅一生品德功绩给予了高度概括和评价。
家庭
冯椅家教甚严,督课亦紧,对于四个儿子,从小严格要求,授之以四书五经,传之以忠信孝义,使他们日后德才兼备,有益于世。 长子冯去非(1192-约1275)字可迁,号深居,与乃父一样,养成刚正不阿之品性。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曾任淮东转运司干办,其治所在江苏仪征。县东有东园一座,宋施昌言为之建,欧阳修为之作记,蔡襄为之书丹。上官黄涛到仪征后,欲以东园辟佛寺。冯去非认为不妥,坚决制止。尽管黄涛已答应推荐提拔他,但冯去非不恋官位,告假离去。 宝祐四年(1256),冯去非又被召为宗学教谕,为皇族子弟讲学。虽官位不高,但位置重要,升迁有望。其时奸臣丁大全得宠于帝,仗势弄权,排除异已,结党营私,发起驱逐丞相运动,激起京城太学生愤怒。结果是丁大全赢了,陈宜中等六学生被流放管制。冯去非对丁之所为十分反感,一拒绝在禁令碑上签名。二为解救、保护被捕学生多方奔走,上书建言。因此被罢官返乡,行船停泊金山焦山时,丁大全为拉拢他,派人前往致意挽留:“不须速回,少俟收召。”冯去非不为官禄引诱,愤然拒绝:“老夫今归吾庐山,不复仕矣!”此后,他隐居乡间,建去非学舍以授徒,闲时写诗赋词,是宋末婉约派诗人之一。《宋史》卷四百二十五有传。既祭祀于都昌乡贤祠,又列清同治都昌县志卷九人物志·理学传。其著作有《洪范经传集注》《易象通义》、《洪范补传》等。 冯去非存诗很少,《江上》表达了自己懒于人世奔走的心绪。“十二阑干一样愁”、“寒潮如有恨,时打石头城”句,写的是同样的愁情与忧愤。《偶成》:“春风吹送笑谈香,玉漏银灯破夜凉;归去东华听宫漏,杏花落尽六更长。”这是描写自己在京城生活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是京都小官普遍的心态。冯去非的词作婉约雅丽,今存三首。“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当为罢归时所作,这里不见悲凉,只见欢欣。《八声甘州·过松江》“买扁舟,载月过长桥,回首梦耶非。问往日三高,清风万古,继者伊谁。惟有茶烟轻风颺,零露湿莼丝。西子知何处,鸿怨蛩悲”。 遥想家山好在,正倚天青壁,石瘦云肥。甚抛奇亸秀,猿鹤互疑猜。归去好,散人相国,迥升沈,毕竟总尘泥。须还我,松间归隐,竹上新诗。 冯去非不欲为官,归隐松竹,颇有一点乡贤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遗风。 冯椅的次子冯去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由征辟进入仕途,官至侍郎。 冯椅的三子冯去弱,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也应征辟,后知宁国府。 冯椅的幼子冯去疾,号磊翁,天资聪慧,学识过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及第,入直徽猷阁,曾任温州府教授,后迁升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曾于兴国沧浪亭刻《兴国本四书》。淳祐八年(1248)为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在任期间,曾于临川创立临汝书院,并聘请知名学者程若庸为山长。临汝书院云集了众多文人学子,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一所书院,光大了“才子之乡”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