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高氏 gāo shì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
本名: 高氏
所处时代: 元代
主要作品: 红梅花,失调名促段功归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四
关于高氏的介绍

历史发展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约有89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约占中国高姓总人口的15.6%,占安徽总人口的3.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中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 明 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4万。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 苏(12.5%)、浙江(12.2%),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中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 明朝以后 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 452万,为中国第十五位姓氏,大约占中国人口的1.2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1450余万,达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中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 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 东,这五省又集中了31%。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2.3%。中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在近600年间,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尤其在山东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高姓分布密度表明:密度最高的(2.7万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人口大约641万;0.9-2.7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人口大约719万;不足0.9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人口大约92万。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表明:高姓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2%以上,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在1.8%以上,有的达到3.6%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重庆东部巫山,奉节、湖北大部及利川、湖 南北部、江西、浙江、福 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高姓频率在0.6%-1.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0.5%;其他广大地区,高姓频率不足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40.3%。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先秦 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渐离,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东汉 高赐,汉司隶校尉 高躬,汉蜀郡太守 三国 高顺,吕布帐下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 高览,河北四庭柱之一,偏将军 东莱侯 高干,东汉并州牧,袁绍外甥。 高沛,刘璋麾下名将 高翔,蜀汉将领 曾随刘备攻打汉中,后又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建兴九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马懿。官至杂号大将军,封玄乡侯。 高柔,曹魏大臣,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 高堂隆,曹魏光禄勋 侍中 太史令 关内侯 西晋 高光 西晋幽州刺史 黄沙御史 廷尉 延陵县公 北魏 高欢 北魏大丞相 渤海王 北齐神武帝 高澄 高欢长子,继高欢掌魏朝政。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整顿吏治。平侯景叛乱,吞并两淮,收复颍川 高敖曹 高欢麾下勇将 官至司徒 骠骑大将军 进爵武城县侯。 北齐 高洋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长恭,北齐大将,北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中国古代四大俊男之一。 隋朝 高颎,隋宰相,齐国公尚书左仆射,开隋九老大元帅 高孝基,隋吏部侍郎 高开道,隋末义军领袖。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 高昙晟,隋末起义军领袖。他本是怀戎县的僧人,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在河北涿鹿等地广招羽翼,聚众数千人起义。高昙晟自称大乘皇帝,国号“佛”,建元法轮,立尼姑静宣为皇后。 唐朝 高士廉,唐宰相,申国公,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六,北齐皇室,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舅舅 高季辅,唐宰相,蓚县公 高智周,唐宰相,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 高适,唐淮南节度使,渤海县侯,唐朝著名诗人 高崇文,唐宁庆节度使,南平郡王,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骈,唐末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唐淮南节度使、渤海郡王,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拥兵十多万,曾大破南诏番兵。数败黄巢军。 高侃,唐朝名将,高适的祖父,唐左监门卫大将军,安东都护(总管辽东、高句丽故地)擒突厥车鼻可汗,灭高句丽。高侃有三子:高崇德、高崇礼、高崇文, 高固,唐检校礼部尚书,其高祖父是高侃,检校左仆射,右羽林统军,渤海郡王。 高郢,唐宰相,兵部尚书 高承简,唐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高霞寓,唐朝名将,唐右金吾卫大将军 检校司徒,邠宁军节度使,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瑀,唐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陈许蔡节度使 高釴,唐吏部侍郎,同州刺史,御史中丞 高铢,唐吏部侍郎,河南尹,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 高锴,唐吏部侍郎,鄂州刺史,御史大夫,鄂岳观察使 高元裕,唐吏部尚书 河南尹 襄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渤海郡公,山南东道节度使 高少逸,唐工部尚书 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左散骑常侍 高睿,唐赵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平昌县子 高仁厚,唐末名将,唐剑南东川节度使,曾数败黄巢军,讨平西川叛乱。 高璩,唐宰相,东川节度使,兵部侍郎,谏议大夫 五代十国 高季兴,五代十国南平开国君主 高思继,后唐中军都指挥使 五代十国第一名枪 高行周,后周天雄军节度使,齐王。五代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北宋开国名将高怀德的父亲 北宋 高怀德,宋武胜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渤海郡王,宋太祖结拜兄弟,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高琼,宋武烈王,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 高若讷,宋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枢密使 高化,宋武安军节度使,右屯卫上将军 高文虎,宋兵部侍郎 中书舍人,祭酒 高继勋,宋建雄军节度使 滑州知州,康王 高遵甫,宋北作坊副使,楚王 高士林,宋普安郡王 高公纪,宋永州防御使 集庆留后,枢密副使,新兴郡王 南宋 高世则,宋万寿观使,开府仪同三司,温州节度使,太保 元朝 高宣,辽阳人,元朝营国公。 高智耀(约1206~约1271),字显达,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人。高家世代在西夏做官。高智耀的曾祖父高逸,担任过西夏大都督府尹,人称“高令公”。应天四年(1209年),在抵抗蒙古军队入侵的战斗中任副元帅,最后战败被俘,不屈而死。他的祖父高良惠,官至右丞相。高智耀本人曾担任过判官,在夏国被蒙古军灭亡前一年高中进士。忽必烈追封其宁国公, 高则诚,元福建行省都事,琵琶记作者。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曾祖是营国公高宣。 明朝 高启,明户部右侍郎,明初诗文三大家,北郭十友 高拱,明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富国强兵,振兴朝政。息明塞五十年之烽燧 高攀龙,明刑部侍郎,东林党领袖 高谷,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高仪,明礼部尚书,顾命大臣 高斗枢,明陕西巡抚,湖广巡抚,太仆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高铎,明刑部侍郎 高翀,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资善大夫 高举,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提督军务 高明,明南京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福建巡抚,大理寺丞 高铨,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 高胤先,明监察御史,巡按浙江 高友玑,明光禄寺卿,南京刑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凤阳巡抚 高公韶,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户部右侍郎 高叔嗣,明山西左参政,湖广按察使 高第,明末兵部尚书,蓟辽经略 高出,明山西按察使,辽东监军道高名衡,河南巡抚,兵部左侍郎,明亡后殉国。 高名衡,明河南巡抚,兵部左侍郎,明亡后殉国。 高邦佐,明末辽东参政,广宁失守后自尽殉国。 高杰,明末总兵官,太子少傅,世袭锦衣佥事,兴平伯,江北四镇之一。 高弘图,明内阁首辅,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加太傅,四世封诰 高拱极,明末举人,甲申国难殉国 高迎,明末农民军领袖 闯王 高一功,大顺左威武将军,李自成妻弟,明御营前部右军,龙虎将军,联明抗清。 清朝 高士奇,清礼部侍郎,康熙帝师 中华民国 高维岳,奉系察哈尔特别区都统 高君宇,中共第二、三届中央委员,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 高敬亭,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红二十八军创始人,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 高宗武,国民党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高魁元,中华民国国防部长,陆军一级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高志航,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淞沪会战为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敌机。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 高又新,中华民国王牌飞行员,击落日本飞机9架。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副主席,陕甘宁边区创始人 高崇民,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高克林,最高人民检察署原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高峰,青海省原省委书记 高健君,原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 高棉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部长 高启云,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高德西,中国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原主任 中共开国少将 高建民,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行政学院院长 高云龙,中共青海省副省长 高狄,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人民日报社社长 高德占,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高扬,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部长 高来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少将 高自立,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红五军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央土地部部长,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高沂,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央教育部副部长 高文华,中共北方局书记兼河北省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水产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 高厚良,中共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成都军区空军政委党委第二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开国少将 高文智,开国少将 高占杰,开国少将 高朗亭,开国少, 陕北红军创始人 高锐,开国少将 高体乾,开国少将 高林,开国少将 高武生,中将 高金钿,中将,中国国防大学副校长 高东璐,陆军中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 高中兴,中将,北京军区参谋长 高凤楼,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高暇明,少将,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 高兴民,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中将 高焕昌,中将,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委员 高振家,海军中将 高建国,中将,沈阳军区副政委 高守维,空军中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高虎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