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金履祥 jīn lǚ xiáng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本名: 金履祥
别称: 世称仁山先生,自号桐阳叔子
字号: 字吉父,号次农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桐山后金村)
出生时间: 1232年
去世时间: 1303年
主要作品: 挽莲塘吴孺人,挽刘南坡,挽王易岩,挽徐居士二首,挽徐居士二首
主要成就: “北山四先生”之一
关于金履祥的介绍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脱脱等《元史》:“当时议者以为(何)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尹焞),(王)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谢良佐),(金)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十二》:“仁山有《论孟考证》,发朱子所末发,多所抵牾。其所以抵牾朱子者,非立异以为高,其明道之心亦欲如朱子耳”。

轶事典故

金履祥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发酵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金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让他们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金履祥不自己始终不提此事,见面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学术思想

金履祥治学,由博返约,不为性理之空谈,于经史皆有撰述。金深受何基、王柏影响,但更接近王柏。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他继承了王柏注重现实的精神,不采何基与世隔绝的态度;在学术上,他继承王柏的疑经精神,然而治学较为笃实。 关于心性理气问题,履祥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结合儒家经典与先儒言论,加以发挥。他认为,天地之化,包括无外。圣人作《易》,所以体天地之撰。以卦而论,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天地之心所寓;以时而论,则春生夏长秋成,形形色色,生生性性,皆天地之心所为。所谓天地之心,就是“仁”,就是生生之道。语其象,则为《复》卦之一爻。当穷冬之时,五阴在上,天地闭塞,寒气用事,万物肃杀之极,天地之间,若已绝生息,而一阳之仁已潜回地中,这就是天地所以化生万物之初。异时生气磅礴,品物流行,皆从此出。 金履祥沿袭了将人性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传统说法,认为孟子所谓“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此性为气质之性;孟子所谓“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此性为天地之命。前者“有命焉”之“命”为气之理;后者“命也”之命为理之气。气之理是就气上说,而理亦在其中;理之气是就理上说,而气亦在其中。理气未始相离。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予其中。但理为一,而气则有清浊厚薄之不同,所以在人便有智愚贤否贵贱贫富,于是便有上下品节。

后世地位

金履祥与何基、王柏、许谦被统称为“金华四先生”,又称“北山四先生”。他们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北山四先生学派。 雍正二年(1724年),金履祥以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钦定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东厅第22位。

个人作品

著作有《尚书注》、《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通鉴前编》、《举要》、《仁山集》,编有《濂洛风雅》。

墓址

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有金履祥墓。保存完好。 金氏祠堂通用四字联: 秺侯世爵 仁山隐居 上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封为秺侯,子赏袭爵。下联典指元金履祥。

史籍记载

《元史》有传。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