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释意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 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 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 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 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简析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作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道理
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要么放弃了自我的标准,换得一时安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当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样的君子,还是不错,至少能守住自己内心的那块天地。 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人多嘴杂,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安能辨它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做一个好的语者。 君子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有时候太激烈和明显的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的气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 君子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 君子言思忠,要学会说话,懂得说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心忠诚,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行为忠诚。只可惜,有的人阳奉阴违,心口不一,让人感到厌恶。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君子疑思问,要好奇,要有疑问,要多问。只有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学会提问,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要有提问的好奇心,才能在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发现问题,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会使用工具以外,还有思考。人类在思考中进化了。 君子忿思难,对于这个,我只能认为是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当然,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内的,不能因为需要做君子就让那些小人们得寸进尺。首先是要忍让,其次才是反击。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今后长久的平稳。 君子见得思义,个人认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的道义。有的人见利忘义,看见即得好处,便忘记了自己还是人,可以牺牲别人的一切甚至生命。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网络人物
CMCT小组(影视压制小组)成员,作家,在天涯舞文及新浪读书等发表原创小说。
楚辞原文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