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
钱易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毕业时曾志愿到祖国大西北建功立业的她,被清华著名环境工程专家陶葆楷教授相中,成为他门下的弟子,没想到这一选择竟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她与环保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钱易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作为陶先生的助手,开始了对水污染防治的研究。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工作被迫中断了,她也被下放到江西开荒种地。拨乱反正以后,钱易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废水净化等领域不舍昼夜地工作,取得了令国际环境工程界瞩目的成果。 1981年,钱易翻译出版了《实用废水处理系统》。 1988年,在台湾的钱穆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两月。恰在这时,台湾开放大陆赴台探亲的政策,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钱易正好在荷兰访学,立即提出申请,成为大陆赴台探亲第一人。 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清华当时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 1992年起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第七届执委。国际科学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会成员。
对外交流
1981年至1983年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任访问学者, 1988年至1989年曾在荷兰德尔夫特技术大学任访问教授, 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学校讲学。 2000年曾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访问美国7个城市并作了12次学术演讲,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术论著
主要书籍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 《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 《工业性环境污染的防治》、 《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论文 “生物钙”法污水处理性能研究 SBR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掺加草炭的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低压汞灯光催化降解对氯苯甲酸钠的机理研究 地下渗滤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滇池流域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设计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高氨废水 沸石床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去除COD和氨氮 酚化合物抑制底泥氨氧化活性的作用 固定化细胞降解2,4-二氯酚的动力学及其对SBR系统强化效果研究 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设计 桂林市水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 好氧条件下活性翠蓝的生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生物膜研究 蓝藻毒素的监测及水华暴发的应急方案 利用GFP标记基因检测环境微生物 利用红斑顠体虫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 滤料粒径对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性能的影响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生活污水的小试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产品-工艺体系的规划方法研究 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双功能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 水体微型生物群落参数与水质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铜离子对复合硝化菌群硝化能力影响作用的初步研究 无机微滤膜处理草浆黑液的运行特性分析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河水的研究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浴污水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其运用 治水荒需要新思维 中国古代的城市给水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 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摘要)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固定化高效菌种强化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国际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对北京水资源保护战略的思考 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策略
人物获奖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 2007年8月22日,钱易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积极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累计培养硕士30余名,博士30余名。 2015年9月17日,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