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
2、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3、“富而好礼、富而无骄、富而有义”,荀子认为财富的方法应是“以义制利、以礼节用、善藏其余”。
4、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5、讲毕,作次日讲义,讲荀子传经之功,遂归。
6、荀子的名实观主要是对孔子正名主义的继承,同时也受到名辩学派的影响。
7、荀子有些被称为具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
8、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9、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10、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11、荀子从他的道出发,用象征的思维看待自然物和文学,从而构成其文艺的象征体系。
12、荀子在百家争鸣中确立的性恶论成为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13、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出自:《荀子·不苟》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14、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出自:《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15、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性。
16、何谓“国贼”?《荀子·臣道》中写道,国贼者,“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
17、此类价值观来源于独尊儒术之前的“原本儒家”、孟子和荀子。
18、至于人才凋零说,也不尽然,齐宣王身边有淳于髡、田骈、荀子、孟子等,个个都是德才兼备的杰出人士,那么诋毁人家,没道理。
19、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20、首先从人性论出发,荀子的性恶论是最容易误解的命题。
21、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
22、荀子借舟水之喻使“民本”观念广为流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3、荀子有言,"士大夫众则国贫",我们现在的官员体制,虽不能算"十羊九牧",但也相去不远。
24、既观花又观果的灌木,如金银木、构骨、水荀子等,仅剪去枝条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25、荀学的理论意义及思维模式对于后世学者及海外同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择两位思想家作为代表人物以说明这点:荀子弟子韩非和日本学者荻生徂徕。
26、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
27、我国古人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汉书》中有“久入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的说法。
28、春秋战国时,称“百工”,到宋代称三十六行、七十二行或一百二十行。
29、裕民街取自《荀子》“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等。
30、荀子主张以德修身,正己兼人;以礼行政,尚贤推德;礼法相辅,正理平治,认为“礼义者,治之始也”、“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31、而王阳明则以“性觉”论辨析人“心”的善与恶的来源,对荀子和程朱的理论皆有所辨正。
32、从文献来看,比较集中地记载先秦官制有《尚书》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周官》已经亡佚。
33、老子在本体论层面展开对“蔽”的思考,这使其不同于荀子所说的“解蔽”,不能将其理解为认知层面的“蒙蔽”。
34、荀子的思想是本文的重点,尤其是对“性恶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化性起伪”的方法论,都作出详尽的叙述与分析,这是荀学所倡导的“君子之道”确立的前提。
35、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36、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
37、哎呦咱们的主角荀子姑娘也过来了吗,真是蓬荜生辉啊!咱给您见礼了。
38、古代的公孙尼子和荀子是大音乐理论家,王金海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这就能解释王金海为什么能够画如此深奥的禅意意象画。
39、《荀子·荣辱》中讲,“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
40、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41、如,《古文尚书》把荀子引《道经》的“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和《论语》的“允执其中”连起来,造成所谓“十六字心传”,意义却连接不起来。
42、荀子主张富国必须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43、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尽管如此,主张“人性恶”的荀子仍然强调德为行政之本。
44、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写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45、如苏轼说,荀子性格激烈,平时高谈异论,一时口舌之快,足为李斯之激。
46、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著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
47、孟子说人性本善,人是性善的发扬;另一个非常大的荀子流派,则说人性是恶的,因为性恶,才需要很多的教养和禁忌去限制。
48、弘扬荀子文化,建设和谐安泽,还要研究和继承荀子“群居和一”的社会和谐思想。
49、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50、从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到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诸多教育家都对学术氛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
51、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52、荀子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亦不出“明明德”之范围,而其泛论群居生活之重要,群居生活之不能不有规律,亦无非阐发“新民”二字之真谛而已。
53、荀子说,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4、”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55、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56、荀子之‘劝学篇’,邑十岁便能倒背如流!此话便是说,如要成为博学多识之人,在平时便要注意积累学识。
57、“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类,在所自处耳!”既然悟道,他便决意退学,跟荀子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