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2、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3、了解各种物品之间的轻重比例关系和各种情况下物品所出现的轻重之势,是为了采取相应的办法而达治国安民之目的。
4、他深信以自己的德行,决不会与乱臣同流合污,但如果身怀治国安民之才而不去施展,想为国为民做事却又屡次丢掉机会,这样是不对的。
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6、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8、马英九昨天在“治国周记”主动爆料,指太太周美青每次喂“马小九”,他只要经过,它就会大叫,甚至作势要咬他。
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10、而据调查,在治国方面,卢旺达在非洲中也是遥遥领先。
11、母后,儿臣是太子啊,要治国,不是得先了解百姓心声么?
12、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13、共产党有一套治国安民的大计。
14、我们强调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全部消灭干净。
15、屡屡发禁令禁赌告诉我们,加大依法治国力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要从意识深处彻头彻尾的革旧立新。
16、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对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危机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
17、消防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18、所以,对克莱恩来说,只有圣约群体聚集时,才是守安息日。在正式的敬拜服事里,圣约群体是升到天上已经实现的神治国家中。
19、感激”是大公无私的基础,不懂得感激的人无法作一个好人,更成不了贤人和圣人,也就无法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助,进而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谈。
20、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1、第四部分对商鞅富国强兵治国方略的和谐内涵进行了论述。
22、明太祖深知“武定祸乱,文治太平”这一封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23、宽猛相济是古代帝王统治国家的一条重要经验。
24、克莱恩说这是安息日记号的神治国度戳印功能。
25、旌表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垄断的一种荣誉性权力符号,旌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化民众,达到治国安民的社会效果。
26、可见,孔子也是把祭祀同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
27、但是,根据圣经的说法,因犯了严重的罪而致分心的领袖,必然不能公正严明治国,而穷困和被欺压的人也自然受害。
2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9、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30、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31、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32、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33、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34、如果我国政府在整治国家中敷衍了事,那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35、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
36、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37、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38、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
39、明白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真相"之后,就了然于这些国家领袖治国之道为何这么本末倒置。
40、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41、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
42、他提出“抓纲治国”的口号,虽没有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体系,但他把重点已放在后面的“治国”上是确实无疑的。
43、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44、中国是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5、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
46、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47、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48、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4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5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1、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正确方向,在党风建设上亦如此。
52、中国图百世之宁,惟据亚洲,治国得失,有史可鉴,秦始皇以郡县治天下,失了江山,元世祖以分封治天下,子孙魂游欧洲,今天,只有四方制天下,才能告成功于先人。
53、做人讲诚则灵,治国依法则兴。
54、依法治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中法制观念的形成尤其重要,而法制观念的培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55、所谓的霸道,就是为了取胜而欺骗别人;王道,便是以慈悲之肠和仁德之心治国。德川家康。
56、和谐哲学”观是当今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
57、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
58、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59、基于儒学治国安邦的理念,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一般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
60、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61、在我国,检察权独立行使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司法的公正和效率的需要。
62、稳坐权力宝座的人很快就会学会思考安全问题,而不是图发展这一治国的最大的课题。詹·拉·洛威尔。
6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64、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65、他的新副总统,前任央行董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技术专家治国论者,尤多约诺先生储备其他德才兼备的人士,让人憧憬新内阁的诞生。
66、治家的宽仁和严格,也好比治国一样。
6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68、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从人们认识到乐的作用,就开始注重乐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张的用乐治国安民之策,正体现了这一点。
69、岳飞经文纬武,是一位治国安邦之才。
7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1、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
72、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
73、现在有种观点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您怎么看?王振民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74、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75、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
76、她说,大马是以法律治国,非以宗教治国,故遗腹子问题就应该以法律方法解决。
77、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78、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又何等不谦虚谨慎,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逊更成熟。
79、其五,从治国方略上两人都主张以正治国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80、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81、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82、如果他本人不乐意,那么强按牛头“培育”他们治国齐家的本领、手段,其实也是有违公平的。
83、这是抓纲带目的龙头性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江苏,推进各地法治建设的“牛鼻子”、“鱼鳃子”。
84、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85、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86、严格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87、我的看法是,安息日主要是一个末世的记号,其次才是神治国度的戳印。
88、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89、我们若要求美国宪法的所有条款都达到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标准,这部世代相传、卓有成效的治国法典就将面目全非了。
90、以德治国就是叫人们从自我做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待人以德,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91、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92、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
93、由此足以证实,早在远古时期,计量就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措施。
94、在科举制度下,广大士人都可以怀牒自进,贡送朝廷的人数也大为增加了,这样就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基础,同时也便于从中选拔治国安民的人才。
95、在抓纲治国的一九七七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
96、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97、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98、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99、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100、孝顺:不敬何以别乎,主要是态度上,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