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尺度低涡的动力、热力结构配置有利于其快速发展。
2、采用低频重力波指数法,对西南低涡发展演变及其暴雨强度、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预测。
3、地表感热对低涡的影响因个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低涡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另外还与低涡发展阶段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有关。
4、根据影响的天气系统,将温州地区的降水性质分为冷空气、倒槽、西南低涡、静止锋、台风、副高边缘对流等典型降水类型。
5、低涡切变线、西南风低空急流、东风气流和地面倒槽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该地区维持高能,饱和,位势不稳定的小环境,有利于特大暴雨的产生和维持。
6、可见,机制是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加强的另一种机制。
7、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东北低涡后部,冷涡旋转东移触发低空切变线形成。
8、中尺度低涡的动力、力结构配置有利于其快速发展。
9、对各类低涡暴雨的个例对比分析发现,三类低涡暴雨有相同的不稳定度和水汽条件,但垂直运动条件则不同,这些为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10、风廓线观测揭示,由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
11、正相对涡度切变基流中低涡和涡块的合并,是东移低涡强度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12、本文用综合方法,分析了对流层各层合成西南低涡所对应的大中尺度流场,并给出其物理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