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坐以待毙,消极等待,还是练好内功,主动应战,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与管理措施,这是关系着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2、但若我们还不尽快采取重大举措,仍旧坐以待毙,这种低靡可能将萦绕多年。
3、这将是我最后的目的地,我不会再坐以待毙,你说机不可失。
4、每剑都能毙命一个,没谁逃得了。
5、若有爆裂物爆炸,大约有12名伤员由于没有及时转移而毙命。
6、不论如何我不能再踌躇,为了活命,我必须拿出信心,向不可能挑战,宁可自己迷失在山区,也不愿困守在这里坐以待毙我必须要走,唯有走才有希望。
7、而失败者却工作懒散,只是坐以待毙,看着机遇从身边走过。
8、在血腥的殛毙和无情的挞伐中,他踏尸前行。
9、敌人侵略我国,我们当然要奋起抵抗,岂能坐以待毙?
10、甲板都快断裂了,如果现在还不弃船逃生,就只好坐以待毙!
〈动〉
(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同本义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左传·哀公二年》
多行不义必自斃。——《左传·隐公元年》
射其右,斃于车中。——《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毙死(仆倒而死);毙踣(倒毙)
垮台,失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引申为死
与犬,犬斃;与小臣,小臣亦斃。——《左传·僖公四年》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毙命;毙伤
∶枪杀。如:毙敌三千;愤怒的人们要求毙了这个土皇帝
杀死
贼连毙者三。——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