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
2、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
3、可他一句废话也不说,慢条斯理,操着安徽乡音很重的蓝青官话,讲着并不太容易理解的深奥玄虚的美学道理,句句仿佛都能钻入学生心中。
4、当时,普通话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清朝的都城北京,人们把普通话称为“蓝青官话”。
5、以前没有普通话时代那段漫长历史里,各地人交际办事,都使用一类语言,带有当地口音的书面语,所谓“蓝青官话”。
6、它是徐州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或中介语,有的学者称之为“蓝青官话”
7、一口蓝青官话,对于旧时文人而言,只对廷议和面奏有影响,但无妨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的鸿雁来往和公文传达。
8、另一种是否定的看法,认为方言普通话是没有“达标”的普通话,提倡蓝青官话只会妨碍规范普通话的推广。
9、他讲的蓝青官话,实在是不好听。
旧称夹杂别地口音的北京话。蓝青,比喻不精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