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 造句
造句大全 造句子 词语造句
儒家造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2、好多年他周游列国,讲述儒家观点。

3、东汉末年以来出现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择主而事的较大空间。

4、三系论是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

5、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6、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民本思想在政治法律思想中既有延续,又存在制度中的缺失。

7、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8、他们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朝鲜半岛的谚文,也不是越南的喃字,而是汉字,且文法和遣词用语也是汉文,其诗之旨趣,也是儒家之礼乐王化。

9、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灵魂不灭的鬼神信仰,反映了古代道教“长生久视”和佛教轮回报应的宗教观念。

10、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些礼乐,把流行乐看成是郑卫之声,亡国之音。

11、儒家的经典《春秋》,内容上“微言大义”,语言上“一字褒贬”。

1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13、墨子是实用主义者,老庄是浪漫主义者,儒家是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的典范。可是真要把现实和理想妥协到一起委实不易。

14、男女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15、史天健、朱云汉、张佑宗等政治学者进行的政治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中国逐步现代化,对儒家价值观的认同正在与日俱增。

16、汉儒赋予儒家经典以圣性,并进一步阐明经典圣性之所由来,于是就有“神义圣性论”与“天义圣性论”两条经典神圣化的取径。

17、儒家学说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对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励和警策作用。

18、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19、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并把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归结为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20、中国是瓷、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它汲取了儒家、道家、佛教的精髓,中国的吉州天目与饮茶结合,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1、去家说张扬大爱,将儒家仁爱思想发挥到极致,但理论的崇高难敌实践的证伪。

22、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位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23、儒家主张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24、周朝的儒家学者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5、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26、中国社会管理不是没有良好传统的,儒家就把有序化管理建立在教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庶、富、教”理论,反对“不教而杀”的野蛮管理行为。

27、三字经是中国经典古籍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28、王船山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坚持儒家伦理思想与“诗教”原则及其独特的“神韵”观。

29、根据儒家思想,这个国家拥有一套既适用于天下又经久不衰的普世价值观,不过其认为没有必要将这套价值观传播到番邦。

30、汉代君主还采纳儒家德主刑辅之义,对法律有所改良,几乎每位君主在位期间都有大赦的记录。

31、无论是哪股大潮,都没有以儒家文明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安身之地。

32、而世俗化则是儒家思想深入到民间社会,全面渗进宗法社会结构的宗法秩序之中。

33、魏晋、隋唐近八百年间,玄学、佛学思潮占据主流,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旁落。

34、我们知道,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仅就儒家的书籍就说过“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穷年不能究其礼”。

35、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佛家极乐世界的理想,和平思想可以减少杀戮。

36、以东陵为例,通过对树木种植和管理,将儒家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凝聚在皇陵的修建上,借助皇陵这一象征的昭示和表达,以给清王朝的存在披上合法的外衣。

37、他秉承儒家传统的诗学观,又形成了追求粗犷雄豪、奇崛警迈诗风的诗学思想。

38、在思想史研究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在海内内外已成为绝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这本位不仅表现在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对儒家伦理的认同,还深入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消费生活,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无所不包的文化,主导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39、这类主张既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又是这一时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

40、在中国古籍图书的发展史上,儒家经书成为格外醒目的一类。

41、然而,正是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为儒家思想束缚下步履蹒跚的中国法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使中国古代立法建制创造出世人注目的辉煌,中华法系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而跻身于世界大法系之列。

42、跟强大的敌对势力谈儒家思想无异于宋襄之仁。

43、李壮平是大儒,是我见过的中国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44、宗庙用于供奉朝鲜王朝王室祖先灵位的祠堂,它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45、目前,印度教徒和儒家弟子拥有的新教美德比我们要多,只要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将排在第十一位。

46、当农家以“粗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这种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佛家以“善哉、善哉”这种最直接方式抒发出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儒家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书写出他们心中的感激时,我们内心不由得为之一震,并深刻反思,我们尘封已久的感恩有心何时才能焕发它的光彩?

47、儒家传统所倡同心协力精神,形成了日本企业的集团主义经营方式。

48、殷实的家庭,丰裕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群书,熟知儒家经典。

49、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曾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

50、其中郭店简本所表现的是战国前期最原始的儒家政治理想。

51、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表层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儒家德福思想宛如涓涓不竭的血液流淌于社会有机体的周身上下。

52、和平政治:以弗所书,迪奥金口,与儒家四书。

53、元结、柳宗元的人格个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人格价值追求。

54、一提到古代民本主义,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儒家联系起来。

55、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56、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

57、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58、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

59、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60、最后当然是一鼓作气,在梅花桩上以醒狮和坏人石坚来一个了断,再次确立黄飞鸿的威信,和儒家价值观的胜利。除了梅花桩上的高潮外,数场武打皆精彩悦目。

61、“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

62、应该以科学态度对这两种症侯进行深度剖析,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传统以及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反传统”给出实事求是的科学阐释。

63、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

64、班固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学家,从他编著的图书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编辑思想,即宣传儒家思想、关注民生、秉笔直书、既继承又创新。

65、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66、儒家的中间主义的美德的端方。

67、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而且。

68、理性与非理性,既不能落入儒家传统的理驭情的旧范式,又不能采用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69、儒家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主张人人可以议论国事,社会是个议论风发、意气风发的社会。

70、《庄子》一书遭到了以郭象为首的儒家注疏者长达一千七百年的篡改曲解,致使庄学奥义千古沉埋,鲜有知者。

71、借助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与相关理论,将齐鲁文化再次细化为鲁东兵学文化、鲁中南儒家文化和鲁西黄河文化,从特色各异的文化地理空间着眼解读齐鲁武术。

72、同时这一部分还介绍了循吏传播儒家文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

73、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

74、他博学多才,既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儒家学者,又是多才多艺的文士,于辞章、数术、天文、音乐、史学、文学无一不通。

75、通电中振振有辞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标准为根据的理论。

76、谏诤是一项综合了诸种文化因素的政治实践,儒家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77、然而,引起我们警觉的倒是,儒家对人性善的过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消弱了其对人性脆弱和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对人的自觉性给予过高的期待,对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常常导致这种反省流于文过饰非。

78、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79、从郭店竹简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 (好工具)

80、丧家狗的反差是如此之强烈,《丧家狗》一书,就像一块重型板砖,砸进泛着“孔子”、“儒家”、“国学”泡沫的思想池塘里,顿时鱼惊四起,鸣鼓而攻之。

81、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民俗园、鲁国故城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化项目,为游客体验儒家文化提供了新的去处。

82、牟钟鉴先生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宗教观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态度,而且在实际上也符合宗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83、“男尊女卑”与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存在着的矛盾与冲突,使得孀妇脆弱性与独立性共存。

84、李泽厚通过对现代新儒家的解读,指出其核心之误是以道德代政治,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

85、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

86、熊十力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公认的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87、孔子作为儒家的至圣与先师,他在治学、为政、做人、交友等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

88、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纺。

89、它凝聚了儒家、道家、禅家的思想,是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

90、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91、但作为一名无政府主义者,他欣赏的是杜甫身上亲切、自然的一面,而对其忧国忧民的儒家思想则略为不屑。

92、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93、“文以载道”思想是儒家功用诗学的核心,而美刺说则是其重要内容。

94、儒家的重名轻效果、重义轻利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停滞落后。

95、通过分析李氏兄弟对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本土化尝试,本文试图证明明末儒生在接受和吸收异质文化时,所秉持的根是儒家“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中庸心态。

96、儒家义利观经历了从“重义轻利”到“存理灭欲”的发展过程。

97、大学时期有一位东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丰富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我萌生了一个不可名状的"中国梦"。

98、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99、其中,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交融,成为古代东方文明之根,儒家文明不断是中国文明之源。

100、中国封建大一统的儒家意识形态,对民间言论的禁锢极其苛酷。

儒家的词语解释

儒家Rújiā

[the Confucianists]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www.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