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2、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3、传宗接代纯是一种心态,并无几个家真正有产业等着男孙来承继,女生亦并非不能办事,或是办得更好,有些家长重男轻女,是故意挑剔媳妇,或是找人出气,是谓家庭政治。
4、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6、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还胡说什么‘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9、“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10、我们的人生态度是不进不退,既不高兴地笑,也不号啕地哭,总是这么呆着,是谓之曰“中庸”。
11、“默默无言,昭昭现前”,寂静中“灵然独照,照中还妙”,是谓寂照也。
1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13、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
14、《淮南子》卷三《天文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15、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16、“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7、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8、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
19、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0、诒厥孙谋,乃称燕翼,绳其祖武,是谓象贤。
21、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2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23、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是谓战参。
24、前此老师宿儒,终日咿唔案下,专摹唐、宋诸大家文调,每下笔,摭拾古文一二语,即自命为韩、柳,为苏、王,而于文字之有何关系,绝非所问,是谓之优孟学也可。
25、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26、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7、混沌初开之际,生灵万物俱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乃天道,天去其一,是谓一线生机。
28、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29、相对而称,在语法学上,是谓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3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31、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是谓钦明。
32、以枢臣而大招物议,是谓负恩;闻人言而不以奏闻,是谓溺职!
33、面对他人意见,不加选择,肆意采用的做法是谓愚蠢之至。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践行,以使自己更加茁壮、繁茂,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方是上上之策!
34、一曰不知,二曰不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失掩大美,八曰以讦奸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馋嫉废贤能,是谓十难。
35、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36、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37、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38、人勉及任,是谓乐人。大军以固,多力以烦,堪物简治,见物应卒,是谓行豫。
39、名谓安全,好构兵衅,是谓名不副实。
40、而今而后,数载之间,将同栖于东大檐宇之下,提携负担,是谓相互之间矣,必笃行之。
41、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42、无论承担多大的事情,从来不会显露出丝毫的压力与忧虑,反而轻松泰然,笑容可掬,是谓“乐以忘忧”。
4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44、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万民称喏,是谓官也。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6、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47、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48、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它,养乎吾生,乐手吾心而已。
49、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
50、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51、其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谓佛教”,佛教主张扬善去恶、劝人为善,强调戒律,拥有劝善的社会教化。
52、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5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4、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55、句子中心是谓词,题元在句子中由名词性成分充任。
56、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
57、若是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此事者,圣知也,仁义也,惠忠也,慈孝也。是故聚天下之善名而加之。
58、何为弱入强出?就是“纳玉茎于琴弦麦齿之间,及洪大便出之,弱纳之,是谓弱入强出”。
59、无形无象,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混沌浑沦,虚无缥缈,是谓无极。
60、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61、后面就是修炼法门了,炼化人体自身精元,引天地灵气祭炼,最后将自身精元练成灵气,是谓炼精化气。
6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3、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64、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6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6、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6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69、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70、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71、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复战则誓己,居前,无复先术,胜否勿反;是谓正则。
72、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
73、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74、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75、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7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7、出者有隐者之心,处者有出者之情,皆惑也。夫出而不决,为忠不彻;处而不果,是谓大惑。噫!大惑不除,虽处于幽岩深壑之间,何异市朝。
78、骄骄、慑慑、吟嚝、虞、惧、事悔,是谓毁折。大小、坚柔、参伍、众寡、凡两,是谓战权。
79、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80、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81、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荣、利、耻、死,是谓四守。容色积威,不过改意,凡此道也。
8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83、是谓“中和”,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是礼乐文化精神的基本出发点,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契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84、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85、文字禅所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是谓此。
86、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
87、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88、少年网游,青年壮游,中年宦游,老年心游。网游可以益智,壮游可以励志,宦游可以广识,心游可以自适。游学人生是谓问世,游历江湖是谓知世,游走职场是谓涉世,游心太玄是谓逸世。
89、大宋南迁,是谓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无力恢复中原。
90、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91、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92、"本真"是谓根深本固至臻至精,是说勐库戎氏讲究普洱茶的精细、精致、精华。
93、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94、壁垒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谓奸人。
95、文韬》,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96、蓝领、灰领、粉领、白领、金领,是谓五领。
97、以道覆君而化之,是谓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是谓次忠也;以谏非君而怨之,是谓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
98、文迪认为,对生活充满激情、能洞悉生活百态、善于与人交流且爱憎分明,是谓今天的“兴观群怨”。
99、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10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