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嘲鲁儒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嘲鲁儒

sǒutánjīng
báizhāng
wènjīng
mángzhuìyān
zhuóyuǎnyóu
shǒudàifāngshānjīn
huǎncóngzhídào
wèixíngxiānchén
qínjiāchéngxiàng
zhòngbāorén
jūnfēishūsūntōng
běnshūlún
shíshìqiěwèi
guīgēngwènshuǐbīn
嘲鲁儒译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嘲鲁儒注解
1
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2
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3
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
4
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5
著:穿。
6
远游履:鞋名。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7
从:沿着。
8
秦家丞相:指李斯。
9
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10
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
11
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
12
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
嘲鲁儒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 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分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嘲鲁儒的介绍
收藏 菜单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