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乞食全文
生成钢笔字帖

乞食

lái
zhījìngzhī
xíngxíngzhì
kòuménzhuōyán
zhǔrénjiě
wèizènglái
tánxiézhōng
shāngzhìzhéqīngbēi
qíngxīnxīnzhīhuān
yányǒngsuìshī
gǎnpiǎohuì
kuìfēiháncái
xiánzhīxiè
míngbàoxiāng
乞食译文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来才。感你恩深似漂母,无来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来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乞食注解
1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2
竟:究竟。
3
何之:往何处去。往。
4
斯:这。
5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6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7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8
遗:赠送。
9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10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11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进酒劝饮。就,总是。
12
新知:新交的朋友。
13
言咏:吟咏。
14
感:感激。
15
子:对人的尊称。
16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当年来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来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来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没有来信的才能。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收藏。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幽暗,死者神魂所居。赠送。
乞食赏析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可印证。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渊明乃固穷之士。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多么好的人呵!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渊明爱酒。“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乞食的介绍
收藏 菜单 QQ